白虎的由来,它们很稀有
白虎的白底毛发是由于基因突变,突变后的白色控制基因是隐性的。这种白色隐性基因只有一些孟加拉虎携带,而在其他老虎亚种身上是不存在的。
正常白虎是由两只携带白色隐性基因的孟加拉虎交配而产生的后代。但是,即使父母双方都带有白色隐性基因,最终生出白虎的概率也只有四分之一。而且,白虎的白色皮毛使得它们不太容易在丛林中伪装自己,增加了生存难度。所以,在野外,白虎的数量是非常稀少的。
1920年,一只白虎在印度加尔各答动物园被发现,并记录下来。大约三十年后,1951年,在印度又发现一只白虎,并被捕获,它的名字叫莫汉。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到今天,再没有在野外观察到任何白虎。
既然白虎如此稀有,而且基础繁殖个体只有一只莫汉,那么我们今天在动物园看到的许多白虎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看白虎的繁育过程:
因为白色皮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我们用“r”表示),那么只有纯合子隐性基因个体才会表现出白虎的性状(即基因“rr”同时出现才能表现出白色被毛)。
将雄性白虎莫汉(基因型为rr)与一只被捕获的普通颜色的雌性孟加拉虎(基因型为RR,因为控制白色性状的基因r是突变而来的,所以一般孟加拉虎身上是不携带基因r的)进行交配,产下一只雄性和两只雌性幼崽,这三只幼崽都表现正常颜色(基因型都为Rr,表现橙黄色被毛颜色),但它们都携带上了控制白色性状的隐形基因r。
之后,莫汉(rr)与它的女儿(Rr)进行近亲交配,产出了一窝白虎后代,一只雄性和三只雌性。需要注意的是这样交配产出的后代中既可能出现白虎,也可能出现正常颜色的老虎,因为对于隐性遗传基因来说,只有白虎与白虎交配才能保证百分百产出白虎后代。
白虎的繁育过程
此时白虎个体加上莫汉共有五只,之后以它们为基础利用同样的近亲繁殖方式,就产下了更多的白虎后代。这些白虎被转卖到世界各地,再由世界各地的繁育人员利用同样近亲繁殖的方式繁育出更多的白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了今天较多数量的白虎个体。
而且,人们为了培育出体型更大的白虎个体,还将孟加拉白虎与西伯利亚虎(也叫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虎亚种)杂交,所以现在人工饲养的白虎许多是孟加拉虎和东北虎的混种。
如今的白虎是近亲繁育产生的,所以后代很多都出现畸形
尽管白虎的数量不断增多,看似我们保留住了这种稀少的动物,然而,这些白虎后代都是近亲交配繁殖而来的,一个家庭成员内的父亲与女儿、兄弟与姐妹或者母亲与儿子相互交配培育后代。这样的近亲交配方式会导致许多遗传疾病。如腭裂、脊柱侧弯、智力障碍和斗鸡眼。许多动物园出生的幼崽因为畸形或者死胎而不得不被处理掉。有的具有免疫缺陷或者器官发育不良,即使出生时是活的,但很快会夭折。
畸形的白虎--好丑
而且,前面提到白虎个体是双隐性基因,在繁育过程中,双隐性基因的出现是有概率的,并不是百分百,所以很多通过近亲繁殖出生的幼虎都是正常的颜色,但它们却有着同样的身体缺陷,所以这种颜色正常却带有缺陷的小虎往往在出生时就被杀死。因为只有白虎才能吸引更多的看客,才能赚大钱。
多年来,繁殖者们一直以白虎是濒危物种为借口来不断繁殖白虎,其实真相大相径庭。白虎的繁殖不参与任何物种的生存计划,他们在为钱而繁殖。这种近亲繁殖应该受到谴责,更应该加以制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