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华字典 > 辇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汉语字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相关查询
『辇』 繁体字:輦
拼音:niǎn 注音:ㄋㄧㄢˇ
简体部首:车 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繁体部首:車 部首笔画:7 总笔画:15康熙字典笔画( 輦:15; )
五笔86:FWFL 五笔98:GGLJ 仓颉:QOKQ
四角号码:55504 UniCode:U+8F87 规范汉字编号:5057
◎ 民俗参考汉字五行:火 是否为常用字:否姓名学:非姓氏
◎ 字形结构[ 首尾分解查字 ]:夫车(fuche)
[ 汉字部件构造 ]:夫夫车
[ 笔顺编号 ]:113411341512
[ 笔顺读写 ]:横横撇捺横横撇捺横折横竖
◎ 基本解释
辇 (輦) niǎn 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辇车。帝辇。凤辇(皇后的车子)。 笔画数:12; 部首:车; 笔顺编号:113411341512
◎ 音韵参考[ 平水韵 ]:上声十六铣[ 粤 语 ]:lin5[ 闽南语 ]:lian2
◎ 索引参考[ 故训彙纂 ]:2254|2332.4[ 康熙字典 ]:页1250第24(点击查看原图)
◎ 多语言翻译■ 将“辇”翻译为英语
■ 将“辇”翻译为日语
■ 将“辇”翻译为韩语
■ 将“辇”翻译为俄语
■ 将“辇”翻译为德语
◎ 新华字典详细解释辇 輦 niǎn 【名】 (会意。从车,两“夫”(男子)并行,拉车前进。本义: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同本义〖man-drawncarriage〗 輦,挽车也。——《说文》 与其輂辇。——《周礼·乡师》。注:“人挽行。” 我任我辇。——《诗·小雅·黍苗》 以乘车辇其母。——《左传·庄公十二年》 辇重如役。——《左传·襄公十年》 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扶辇下除。——《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辇车(古代用人挽拉的辎重车;古代宫中用的一种便车,多用人挽拉);辇舆(用人拉车;人抬的车,即后世轿子);辇夫(车夫);辇道(车道) 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imperialcarriage〗。如:辇辂(皇帝的车驾);辇毂(皇帝坐的车子);辇舆(车子);辇道(帝王车驾所经的道路);辇路(天子御驾所经的道路);辇乘(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辇御(皇帝的车舆) 借指京城〖capital〗 子弟生长京辇。——陈琳《为袁绍上书》 又如:辇洛(京洛。指京都);辇毂(代指京城) 辇 輦 niǎn 【动】 拉车〖drawacarriage〗 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荀子·大略》 又如:辇土(用手拉车运送泥土);辇运(车运,拉车运输);辇重(挽引重车) 乘车〖ride〗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唐·杜牧《阿房宫赋》 如:辇从(同车的随从) 载运;运送〖conveybyvehicles,ships,etc.〗 辇金输虏庭。——陆游《闻虏乱次前辈韵》 又如:辇送(运送);辇致(送达);辇运(运输)
◎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niǎn]
[《廣韻》力展切,上獮,來。]
“辇1”的繁体字。
(1)人拉的车。
(2)指肩舆。类似后世的轿子。
(3)秦汉后专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车。
(4)挽车。
(5)指挽车的人。
(6)乘车。
(7)载运;运送。
(8)借指京城。
◎ 康熙字典解释【酉集下】【車字部】 輦;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250第24(点击查看原图)〔古文〕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展切,音鄻。【廣韻】人步輓車也。【詩·小雅】我任我輦。【註】任,負任者。輦,人輓車也。 又輓運也。【左傳·莊十二年】南宮萬以乗車輦其母。 又京師謂之輦下。【後漢·周紆傳】典司京輦。 又宮中道曰輦道。【司馬相如·上林賦】輦道纚屬。【註】閣道可乗輦而行者。 又輦郞,官名。【前漢·劉向傳】向以父德任爲輦郞。【註】引御輦郞也。 又姓。考證:〔【左傳·莊十一年】南宮萬以乗車替其母。〕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二年。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十四】【車部】 编号:9554 輦,[力展切 ],輓車也。从車,从㚘在車前引之。◎ 字源演变
甲骨文
小篆
楷体
◎ 相关查询
写法读音
暂无相关写法和读音
相关书法
相关词语
·班姬辞辇
·班妾辞辇
·宝辇
·车辇
·城辇
·出舆入辇
·辞辇
·从辇
·簇辇
·翠辇
·大辇
·帝辇
·帝辇之下
·雕辇
·都辇
·方辇
·凤辇
·附辇
相关成语
·出舆入辇
·帝辇之下
相关诗词
·辞辇行
·辇下冬暮咏怀
·辇下寓题
·辇下书事
·辇下赠屯田何员外
·送邵安石及第(一作
·赵宗道归辇下
·寄还阙下高辇先辈卷
·谢高辇先辈寄新唱和
·寄酬高辇推官
·寄酬秦府高推官辇
·高士咏·董威辇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顶部】